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张艺
(资料图片)
在北京正乙祠戏楼听戏,需要调动起各种感官。
听,二楼的大锣敲响,戏曲的大幕拉开。
看,从头到脚,从前到后,从左到右,从舞台的三面观戏。
闻,三百多年的木质建筑,散发着历史沉淀的味道。
“这是一种传统的回归。”北方昆曲剧院党总支书记孙明磊说。
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正乙祠戏楼,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整体木结构的室内剧场,被誉为“中国戏楼活化石”。
戏台两侧的对联写道,“八千觞秋月春风尽消磨蝴蝶梦中琵琶弦上,百五副金樽檀板都付与桃花扇底燕子灯前”,其中隐含《蝴蝶梦》《琵琶记》《桃花扇》等昆曲名剧,可见其与昆曲的不解之缘。戏楼也见证了京剧的兴起,众多梨园泰斗和名角如程长庚、谭鑫培、梅巧玲、梅兰芳等都曾在此献艺。
近年,北方昆曲剧院接管正乙祠戏楼,按照历史原貌对正乙祠做了全面修复。2022年4月19日,正乙祠戏楼正式重张启幕。
7月10日,北京正乙祠戏楼,北方昆曲剧院演员、国家二级演员王琳琳(左)、于雪娇(右)演绎《牡丹亭》选段。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张艺/摄
孙明磊说,在视觉、听觉、嗅觉上,这座戏楼和普通钢筋水泥的剧场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。二层戏楼的优势使得表演天然更有层次,如果在一般的剧场当中,一些情节需要做复杂的舞台装置。
同时,普通剧场是单面观看,这里则是三面,演员上台表演,从头到脚、从前到后、从左到右,任何一个角度都是在表演,这是正乙祠戏台所独有的。有时,在这里进行戏曲表演甚至不用麦克风。
根据剧情需要,戏曲也会对“气味”进行还原。剧目《怜香伴》中有一折戏是寺庙的场景,为了呈现寺庙的味道,一名小和尚左手托香炉,飘着沉香,绕观众走一圈。“他是剧中人,也是一个剧情的道具,而你就真的身临其境一般。”孙明磊说。
“经过历史的沉淀,戏曲和戏楼有着更高的契合度,我们在这儿表演更加沉浸,我想观众跟我们的感受也是一样的——会把你带入到过去在古戏楼里看戏的场景。”北方昆曲剧院演员、国家二级演员于雪娇说。
今年4月,这座戏楼里举行了一场小提琴的演出,一票难求。小提琴拉出的曲目时长也和戏楼的历史相同。在孙明磊看来,西洋乐器与中国古建筑,这场中西浪漫的对话,真正诠释了什么是“艺术无国界”。
孙明磊记得,那场演出小提琴最后演绎《梁祝》至尾声,梁祝化蝶后重逢,舞台两侧,出现了昆曲扮相的祝英台和梁山伯,两人在戏楼上对坐,扮相唯美,琴声悠扬,追光、干冰云雾配合舞台效果。“当时的观众们全都看呆了,纷纷举起手机拍照,这一刻他们忘了观影的规则,只被那一刻的美所震撼了。”
孙明磊观察到,现在,越来越多的青年正在走进戏楼,有的观众还会穿着汉服,这让演职人员特别欣慰,表演起来也更有劲头,“因为感觉到了戏曲的生命力”。
北方昆曲剧院正乙祠戏楼经理张鹏说,由于演出场次受体量所限,演出的票价有一定门槛。为了更好地向大学生传播戏曲文化,未来,北京正乙祠戏楼将开设大学生专场,暂定为“昆曲下午茶”,包含观影、演出、社交等内容。此外,还将针对学龄儿童开设亲子体验场,希望用潜移默化、寓教于乐的方式,给更多的学龄儿童种下一颗传统文化的种子。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
下一篇:最后一页
互联网时代,工作忙、交际少、“原子化”生存的“90后”“00后”们,找对象常常依赖各种婚恋交友网络平台。这些“云媒人”靠谱吗?半月谈记
(抗击新冠肺炎)湖北云梦主城区实施分区管理 中新网孝感5月20日电 据湖北云梦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19日通告,根据全县疫情防控工作需
(上海战疫录)上海将有序推进农贸市场复市 压实“四方责任” 中新网上海5月20日电 (记者 陈静)农贸市场作为上海主副食品供应主渠道,是民
(抗击新冠肺炎)重庆交通执法部门开展跨区域交通运输秩序专项整治 中新网重庆5月20日电 (张旭)记者20日从重庆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获
(抗击新冠肺炎)四川新增本土病例“20+102” 中新网成都5月20日电(记者 岳依桐)四川省卫健委20日通报,5月19日0时至24时,四川新增本土确诊
X 关闭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