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资料图】
青光眼是全世界第二大致盲眼病,能够引发视网膜节细胞凋亡、视神经轴突进行性丧失,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。近期,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研究团队在“肠-视网膜”轴调控青光眼发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,相关研究文章以“Gut-licensed β7+ CD4+ T cells contribute to progressive retinal ganglion cell damage in glaucoma”为题发表在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》期刊。
研究团队前期发现,肠道屏障损伤可导致小鼠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(RGC)损伤,与表达肠道归巢分子β7的CD4+ T细胞密切相关。研究团队对519名青光眼患者和189名健康对照者数据进行分析发现,青光眼患者具有肠道归巢属性的β7+CD4+T细胞明显增加,与视觉损伤程度呈正相关。对青光眼小鼠腹腔注射anti-α4β7抗体能够有效减轻RGC损伤,抑制视网膜内β7+ CD4+ T细胞浸润,减轻小胶质细胞活性和胶质增生,这提示β7+ CD4+ T细胞在青光眼RGC损伤中发挥重要的致病作用。
此外,研究团队发现,青光眼小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异常表达MAdCAM-1(α4β7受体),主要表达在RGC层血管,对照小鼠则未检测到。研究人员向玻璃体局部注射anti-MAdCAM-1抗体后,青光眼小鼠和敲除MAdCAM-1高眼压小鼠模型的RGC损伤均得到显著缓解,神经炎症减轻。进一步研究发现,外周β7+ CD4+ T细胞具备了靶向视网膜、诱导视网膜内皮细胞表达MAdCAM-1的能力,证实了β7+ CD4+ T细胞的致病属性。
该研究揭示了整合素黏附分子通路β7+/MAdCAM-1介导的T细胞靶向损伤视网膜的分子机制,发现了具有肠道归巢属性的β7+ CD4+T细胞在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中发挥重要功能,并强调“肠-视网膜”轴在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。该发现提示,针对“肠-视网膜”轴的干预有望为延缓青光眼神经损伤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。
注:此研究成果摘自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》,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,仅供参考。
知前沿,问智研。智研咨询是中国一流产业咨询机构,十数年持续深耕产业研究领域,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、商业计划书、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。专业的角度、品质化的服务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,专注于提供完善的产业解决方案,为您的投资决策赋能。
下一篇:最后一页
互联网时代,工作忙、交际少、“原子化”生存的“90后”“00后”们,找对象常常依赖各种婚恋交友网络平台。这些“云媒人”靠谱吗?半月谈记
(抗击新冠肺炎)湖北云梦主城区实施分区管理 中新网孝感5月20日电 据湖北云梦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19日通告,根据全县疫情防控工作需
(上海战疫录)上海将有序推进农贸市场复市 压实“四方责任” 中新网上海5月20日电 (记者 陈静)农贸市场作为上海主副食品供应主渠道,是民
(抗击新冠肺炎)重庆交通执法部门开展跨区域交通运输秩序专项整治 中新网重庆5月20日电 (张旭)记者20日从重庆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获
(抗击新冠肺炎)四川新增本土病例“20+102” 中新网成都5月20日电(记者 岳依桐)四川省卫健委20日通报,5月19日0时至24时,四川新增本土确诊
X 关闭
X 关闭